水镜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后,转身就投靠了曹操,这是为何?
你别忘了司马徽的外号叫什么。他可是个“好好先生”啊。
这货真的算是什么高人吗?
各三国正史皆无其传,但是关于司马徽的轶事却不少。最著名的,也就是“好好先生”了。
《司马徽别传》里有这样的记载:【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辩其高下,每辄言佳。】
此外,根据《世说新语》,刘表也曾拜访过司马徽,但他认为司马徽水平一般,与其他普通人一样,没什么过人之处。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故事没几句真话,都是杜撰的,虚构的。
事实上,就算《三国志》也没有提到司马徽怎样怎样。而是裴松之引《襄阳记》里说:【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而《魏略》记载,是徐庶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才去向司马徽打听诸葛亮。于是,司马徽就说诸葛亮“好好好”。
其实你可以这么想,就算刘备到司马徽处只是打听个清洁工,司马徽也会夸那人“好好好”。司马徽就是这么个玩意。
凭这一条就说司马徽“识人”吗?真实的司马徽是“好好先生”,不管提到谁,他都说“好”,自己儿子死了他还是说“好”,在他这根本听不到一个人的真实水平的情况。
司马徽评价诸葛亮,是他自己的意思吗?《襄阳记》里明确记载,司马徽“既而叹曰:德公诚知人”。对于诸葛亮和庞统的评价,都是庞德公的,司马徽只是照搬了庞德公的语言。
都特么奇了。
所以,任何史书典籍里,都没有记载说刘备有心拉拢司马徽之事。《演义》又瞎编了。明说了吧,刘备根本没看上司马徽。
刘表、刘备都接触过司马徽,但都看不上他。刘表就不说了,刘备那可是号称有“知人之明”的枭雄,他都看不上司马徽,司马徽的价值有多大?
其实这已经可以证明,司马徽并无本领。读书识字不算本事,能学以致用才算本事。不信你看看今天的网上,识字的人一大堆,真正有文化的又有几人?
司马徽既无本事,又无主见,是个连自己儿子死了都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心思,依然说“好好好”的东西。
“不辩其高下,每辄言佳”,严格来说,这其实也是本事,以不靠谱来讲,这都已经是超能力级别的不靠谱了。
所以,当曹操攻取了荆襄,顺带就把司马徽收了。你认为就这头司马徽,他还能有什么异议?他有主见吗?他知道“主见”两个字怎么写吗?
曹操刚想把这头司马徽牵出来,司马徽就死了。
所以,这只司马徽所谓的投曹其实就是随大流,只不过他滥竽充数还没被曹丞相发现就先自病死了。
从各种资料能得出来的结论只有一个:司马徽徒有虚名,其实废柴一个。
最后再说一说真正的高人“庞德公”。“卧龙”“凤雏”“水镜”,这外号都是庞德公给取的。
卧龙、凤雏,这很容易明白。水镜,以水为镜,风吹水皱,还看得清吗?能看个六啊?
庞德公真是高人,“诚知人”,的确没看错。后来,庞德公隐居了,史书记载:【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托言采药,因不知所在。】
但是,庞德公也没敢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也无法确定到底是刘备强还是曹操强。
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诸葛亮二姐为妻,投靠曹操当了黄门吏部郎,生子庞焕,“三国归一统”之后,成了西晋的牂牁太守。
他的从子庞统,那就不用说了。
另一个孩子庞林,也跟了刘备,任荆州治中从事,后投曹,任钜鹿太守,封列侯。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他的计谋手段并没有展示在世人面前,其才华也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但有人称如果说春秋战国是鬼谷子下的一盘棋的话,那么司马徽就是三国时期的鬼谷子。
司马徽,东汉末年名士,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禹州,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有三位大名鼎鼎的学生,分别是徐庶、诸葛亮、庞统。其中徐庶最后被曹操给骗了去,虽说是因为老母亲的关系,可老母亲去世之后也再没有见其回蜀汉。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给请了去,还没处隆中便已三分天下。至于庞统,最初投奔的是孙权,可惜人家嫌他长得丑没给予重视,到了蜀汉没几年就挂了。由此可见,司马徽的三个学生选择的阵营分别是魏、蜀、吴三国。还有一个跟司马徽有关系的就是大名鼎鼎魏国谋臣司马懿。由此可见,司马徽的学生不仅遍布各国,且都是本领高强的旷世奇才,如此看来说三国是司马徽下的一盘棋也不为过,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家族内斗。
从一些史记中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当初刘备想要请这位谋士出山辅佐,却被司马徽断然拒绝,但是却非常坚决的向他推荐诸葛亮与庞统。当刘备问此二人是谁时,他更是以当世卧龙和凤雏来给他们两个做广告,这种一反常态的变化一定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后来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后,司马徽也留下了看似漫不经心,实际暴露了自己内心真正想法的话,“孔明虽得其主,而不得其时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司马徽很显然知道刘备就算请出诸葛亮,也不可能夺得天下,且他之后也往东吴输送了很多人才,只会造成三组鼎立的局面,唯一让他能这样做的只有一个解释,司马徽可以在三方势力中得利。且在诸葛亮出山之后,他就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曹操的阵营,在刘备邀请司马徽时他百般推辞,更可以看出他从一开始就不看好刘备,因为他知道只有在曹操的手下才能实现他的远大计谋。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另一点,那就是司马徽的并不是一个“好好先生”,他的才略很有可能在诸葛亮、庞统之上,是三国的第一高士。
司马徽虽然身负济世安民的大才,但个性孤傲清高,超凡脱俗,三国初期那帮乱世军阀都不入他的法眼。荆州军阀刘表曾经多次请他出山,但司马徽不为所动,他深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认定刘表是胸襟狭小、嫉贤妒能的暗弱之主,不肯屈就。
《世说新语》记载,公元207年,曹操挥师南下,刘琮束手投降,曹操占据荆州,对荆州地区的名人隐士进行着意访查。司马徽也就在此时果断归顺到曹操门下,曹操欣喜若狂,“欲大用”,准备重用他。但遗憾的是,司马徽就在此时身染重病,一病而亡。
司马徽一生清高,为什么最后选择归顺曹操?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从刘备、刘表、曹操三人的才干胸襟和日后成就来看,曹操都毫无疑问地胜出,成为魏蜀吴三方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司马徽眼力非凡,应该就是认准曹操日后必成大业,所以才会选择他。
关于本次《曹丕转生技能搭配攻略》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