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有那么多的太监身居要职?
首先这里纠正一个错误,太监是官职(明朝只有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官居四品),而不是称呼,我们称呼皇宫里被阉割的男人应该叫“宦官”。所以这里的问题应该问“为什么明朝有那么多的宦官身居要职?”
其实明朝的宦官权利远远没有东汉和唐朝时期的宦官的权利大,东汉的宦官可以直接插手皇帝的人选问题,并且直接干预皇帝的决策,甚至到东汉末年,还有一个叫蹇硕的太监掌握兵权的,他当时作为西园军元帅,领导袁绍、曹操等八校尉,当然东汉的宦官权利还没有大到可以直接废立皇帝,震慑百官的地步。中国整个历史当中,宦官权利最大的时候是在唐晚期,在那个时候唐朝的宦官们可是真正掌握兵权的存在,从德宗朝开始,宦官就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皇帝的禁卫机构,其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可以说在当时京城的军权一半是掌握在宦官的手里,这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所没有的时期,而且最重要的是,唐朝的宦官甚至已经到了可以随意杀掉皇帝或者废掉皇帝另立新君的地步,据史记记载,唐朝肃宗之后的十二个唐朝皇帝,只有两个上台、去世/退位均与宦官无关,其他八个皇帝都是宦官立的,一个被宦官逼迫退位,剩下一个则是宦官直接谋害的,如唐代宗是在宦官李辅国支持下登上帝位的、唐顺宗在宦官俱文珍逼迫下退位、唐穆宗在宦官梁守谦等支持下登上帝位、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等人杀死、唐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等人支持下登上帝位、唐宣宗在宦官马元贽等人支持下登上帝位、唐懿宗在宦官王宗实等人支持下登上帝位,可以这么说说唐朝的宦官权利,堪称中国历史之最。
再者我们讲明朝,其实明朝并没有很多的太监身居要职,明朝的宦官机构,权利最大的就是二个东厂和司礼监(当然如果真要算上还有一个西厂,不过西厂存在没多久就被废掉了,这里就不加以说明了),其中东厂的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司礼监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其中提督太监为司礼监职位最高者,他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其实在初期司礼监的权利并不大,其职位最高的提督太监充其量也就是皇宫的宦官总管而已,但是到了明朝中晚期,由于皇帝怠政厌政以及幼冲等原因,皇帝经常让司礼监代帝批红(批红的意思就是说皇帝用红字对内阁大臣所提出的建议进行批示,简单的来说就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在当时批红权就是皇帝所行使的一种特殊的权力,是对决策的最终决策,是对处理事情的审批权,没有这一道程序,任何事情的处理都将是不合法的,内阁的票拟必须经过皇帝的批红才能形成效力,也就是说现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权利被下放到了司礼监的手中,也就是宦官的手中,可以说就从这个时候,司礼监的权利已经开始与内阁平等了,到后期,内阁的决定要想通过,就必须让司礼监同意,如果司礼监不同意,则内阁的决定将无法实施。
还有就是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明朝权利最大的宦官机构就只有司礼监一个,因为东厂的最高领导者东厂提督,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的,也就是说东厂是听命于司礼监的。总的来说,明朝宦官当中最大的就是司礼监中的提督太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其中提督太监掌控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秉笔太监负责内阁票拟的批红、掌印太监负责在圣旨或者票拟上盖上玉玺。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明朝的宦官拥有很大的权利,但是明朝的宦官从未掌握过军权,也不像唐代后期得宦官一样可以任意废立皇帝,明朝的宦官集团终其一生都是受制于皇权,可以说明朝的宦官即使权利再大,皇帝想杀了他也随时随地都能杀了,比如明朝权利最大的九千岁“魏忠贤”,崇祯帝刚登基就可以轻易杀掉他,就足以说明明朝的宦官权利是绝大没有大过皇权的。
明朝的太监之所以身居要职,和两件大事有关——废除丞相、靖难之役。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实际上是向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负责制宣战,他要把权力全部集中在皇帝的身上。但是皇帝也是人,活儿怎么可能都让皇帝一个人干呢?因此就又诞生了内阁制度。内阁的成员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只不过比前朝的相权要小得多罢了。
内阁成员说到底,都是男儿身的大臣,和宦官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谈到第二件事——靖难之役。
朱元璋虽然想限制大臣的权力,但是他更厌恶宦官,生前还曾亲自手书“太监不得干政”。但是他的宝贝老四抢了他孙子的皇位,却把老爷子这一套都必须作废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得国不正,所以需要阻塞言路,所以需要监视别人;而最受皇帝放心的,就只有宦官了。因此,在重建锦衣卫的基础上,朱棣又搞出了一个东厂出来,开启宦官干政的先河。
宦官一旦开始和外朝政治有了联系,潘多拉的魔盒就打开了。尽管朱棣生前并没有允许宦官实际参与到军国大事上来,但是到了他孙子朱瞻基那里,司礼监的太监就成了负责执笔和掌印的实际权利参与者,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的集权政治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律——内朝通过设立新的机构不断干预外朝来集权,而新设机构又逐渐演变为外朝,这是一个死循环。直到明朝,宦官成为了最后一股干预外朝的内朝力量,走上了历史舞台。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终极提督航海时代美军策略详解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