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为什么偏爱织田信长而不是自己的儿子斋藤义龙?
蝮蛇既是毒蛇,也有噬母,代母而生的意思,由此可见斋藤道三的为人。日本人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都崇尚成功者,喜欢为成功者辩解和粉饰,但我国人更崇尚长久的成功者、最终的成功者,因此那些短时间成功的枭雄大多没有好名声,而日本人不同,即便是极短的成功者、一时一事的成功者,其国人也会极尽标榜之能事,这或许和日本国土太小、又灾害频繁,危机意识浓重有关。总体来看,日本人比我国人更崇拜枭雄,甚至是不择手段、毫无廉耻的枭雄。
在日本战国时代(大约中国明朝),斋藤道三、松永久秀、宇喜多直家这些阴谋家绝不是少数,他们大多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被塑造成智谋过人、让人仰慕的枭雄,其实他们最大的功业,不过相当于占领了一、两个县大小的领土而已(在日本战国时代称为国),但日本人似乎欣赏他们这种不折手段去取得成功的方式。
一、斋藤道三的经历及他和其子斋藤义龙的关系简说
斋藤道三原本是个卖油郎,靠着各种阴谋,驱逐了自己的主君,成为了日本美浓一国的国主,他将其主君的妾室收入自己后院,于是有了斋藤义龙。斋藤义龙的出生有蹊跷,因此斋藤道三怀疑他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是其前主君的遗腹子。
说起来,日本当时的所谓一国,在中国人看一点儿不算大,到考虑到日本当时分成六十六国,能够完整拥有一国的已经是很大的大名了(能够拥有五、六国的就有争雄天下的实力),因此斋藤道三是当时的地方霸主之一。
不过呢,斋藤道三一生的成就,也就是如此而已了。他年老后,出于对斋藤义龙发自心底的厌恶,不但经常训斥这个儿子,而且没有一点儿要传位斋藤义龙的意思(由此也可见斋藤道三的气量也就这样了,不在于其势力有多大的问题,成吉思汗最初也不过也个小部落酋长,但可以对比看看他早年对术赤的态度,这就是气量不同)。斋藤道三不但想要剥夺斋藤义龙的继承权,恐怕还有要除掉这个儿子的意思。于是,得到消息的斋藤义龙图谋造反。
二、斋藤道三和女婿织田信长的关系
织田信长后来成为日本战国霸主,统一了二十多国,已经有统一日本的势头,却因疏忽被叛将袭杀。他死后,其部将丰臣秀吉起来,完成了日本统一。因此织田、丰臣和后来建立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康,并称日本战国三杰。
嗯,说起来,这个织田家统治的尾张(在日本名古屋附近)和斋藤道三的美浓接壤,斋藤道三和织田信长的老爹织田信秀经常打仗,因为谁都干不过谁,因此彼此请求和解。于是,斋藤道三把女儿归蝶(也叫浓姬)嫁给了织田信秀的儿子织田信长。于是呢,织田信长是道三的女婿。
不过,织田信长是个不修边幅、那时候还装傻充愣的人,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呼他为尾张的大呆瓜。斋藤道三的想法恐怕是,等织田信秀死后,他正好可以用女儿控制住呆瓜,从而占领尾张。(至于说什么斋藤让女儿拿把匕首去,若见织田真是呆瓜就杀了他的说法,其实更像小说家言,没有道理!因为邻国是呆瓜岂不是我国之福,干嘛要杀了他?)
谁知道呢,这个织田信长其实是在学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这就有了,斋藤道三在正德寺会见织田信长的传说。据说,斋藤先在暗处偷窥(蝮蛇嘛,可以理解),见织田骑着大马,穿着荒唐(考虑到日本当时的穿着,恐怕还漏着裆),斋藤得意得很。回去后说:“女婿穿成这样就来了,自己搞得正式别把他吓着。”于是换了身便服去正德寺。结果刚一入寺,见个英挺公子穿着华贵、颇为得体迎了上来,把斋藤衬托成个糟老头。
斋藤于是大惊,于是有了那句:“斋藤家的子孙以后只能为女婿牵马”的名言。
据说,这句话引起了其子斋藤义龙的极大不满。
三、三个人的结局
不久后,斋藤家的内乱发生,斋藤义龙带兵围攻其父,双方兵力悬殊,斋藤义龙有一万多人,而其父只有两千。斋藤道三向其女婿织田信长求救,织田带兵前来,却被斋藤义龙的军队所阻隔。最终,蝮蛇死于其子之手。
后来的斋藤义龙其实和织田信长打个平手,直到斋藤义龙病死,织田对其十多岁的儿子动手,这才拿下了美浓,开启了织田称霸日本的道路。织田将他居城迁徙到了美浓,构建起岐埠城(学中国周朝凤鸣岐山的意思),成为他统一日本的霸府。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斋藤道三偏爱织田信长?哪里看出来了?
一般会有斋藤道三偏爱织田信长的想法,都是受到两本书的影响——太田牛一的《信长公记》、司马辽太郎的《国盗物语》,前者是史料,后者是小说。
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就不说了,本来就是作者编的。我们就说说太田牛一的《信长公记》的内容,太田牛一在《信长公记》里曾经写到,斋藤道三在与织田信长会面以后,对自己的家臣说“将来我的儿子只能给他牵马”这样的话。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非也,首先目前可以确认是太田牛一所写的《信长公记》里,最广为流传的池田本一共有十五卷,也就是自织田信长上洛开始一年一卷,其中不包括首卷。《信长公记》的首卷一般出现在后世的抄写本中,无法确定是不是太田牛一本人所写的,因为同正文相比,首卷一卷就包括了很多年的内容,而斋藤道三与织田信长会面正是首卷中的内容。
其次,即便斋藤道三真的说过这句话,难道他就会偏爱织田信长吗?当然不是,众所周知,斋藤道三后来与儿子斋藤义龙反目,一般都认为这是家督之争引起的。而斋藤家的家督之争,是斋藤义龙与斋藤道三的小儿子之间的争斗,和织田信长没有关系。并且,斋藤义龙在斋藤道三晚年已经正式继承了斋藤家的家督,从斋藤道三搬出稻叶山城居住就可以看出(在战国时代,前任家督让出家督位子之后,就会前往另一处居住,表示自己隐居),父子反目只是斋藤义龙为了巩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而已。
至于斋藤义龙不是斋藤道三儿子之事,根本就是后世小说家的牵强附会而已,并没有证据。斋藤义龙从未自称土岐氏的后裔,杀死斋藤道三后,更是多次表示自己是个弑父的逆子,还将名字改成“范可”(据《信长公记》所述,范可是中国的一个弑父的家伙的名字,但是身为中国人查了很多资料却并不知道范可到底是谁)表示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