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是什么?
用哲学方法解释听着费劲,就说白话儿吧。
我们总讲大是大非。从小听大人教的就是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等等这样一組组相互对立的标准,长大后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判定周围的事物。我们看问题如果不是对,那就一定是错,如果不是好,就一定是坏,所以,我们才提倡“凡事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事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如果你的一生建立起来的是这样的世界观,那就是一元论思想,你只会沿着一条直线向两端走,而不知道世界是多极的。
二元论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当你长大后,经历过许多事以后,突然会发现许多事情并不是“是非、对错”那么简单,你会发现在好与坏,善与恶之间还存在许多节点,并不是用两个极端概念就可以解释清楚的,很多事情即不好也不坏,更谈不上对与错,某件事情看起来,可能既不是“是”,也不是“非”,即谈不上是“善”,更说不上是“恶”。
其实天下大多数时候,事物都是模糊的,没有那么清楚的界限,往更深层次说,有的时候,是非、善恶是同体的,是纠结在一起的。
当你大致清楚了以上的描述后,反过头来再看看走过的路,会突然发现过去的许多纠结就是因为用一元论的模式去看问题造成的。
为了更真实的观察生活,多打开一些视角吧,这样,人生会更精彩。
一元论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实体的观点。
我们通常所说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比如洛克认为实体是物质,他则是唯物主义一元论,贝克莱认为实体是精神,他则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认为,存在两种独立的,不可通约的实体,如身于心,观念的精神世界和可见的物质世界,或者善与恶的力量,。
笛卡尔是典型的二元论者,笛卡尔是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提出“我思故我在”,提出了我思考,我怀疑这件事不可怀疑,是真实的。
笛卡尔认为有两种实体,心灵与身体。
笛卡尔的二元论有个需要解决个问题,就是心灵和身体两种实体的相互作用,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心灵和身体并不是不同的实体,而是同一实体的不同部分。所以斯宾诺莎是个一元论者。
莱布尼茨同意笛卡尔的观点,身体和心灵是不同的实体,也同意斯宾诺莎的观点,他们无法相互作用,莱布尼茨提出了存在着许多实体的世界,这些实体是非物质的,莱布尼茨称它为“单子”。他是个多元论者。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很难说清。因为一元论的理论,也有二元论的逻辑推理,二元论的认识也会回到一元论的理论上去。
我的分类是这样的:以神为创世说的理论为一元论;近代哲学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理论叫二元论。从笛卡尔的我思即我在;到康德的不是观念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观念。从卢俊的人生需要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中;到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所确立的对立统一。唯心论与唯物论之争,都包括在二元论的范围之内。
尽管唯心论有时也时常把自己归为有神论;而唯物论也把自己归位本体论的一元论。但我还是把它们称为二元论。因为他们在论述事物的时候总是从两个点上对事物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辩。对立统一,一分为二是他们看事物的特征。
也可以说现代认识论就是二元论的黄金市场。其霸主地位是任何理论也无法撼动的。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二元论,为什么会主导世界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类对思辩和逻辑推理的迷信。也可以说,逻辑推理和思辩具有极大的欺骗性。
人类相信科学,经过逻辑推理,不是科学的哲学就和科学联系在一起。自从尼采上帝死了的呼声发出后,人类理性的重视科学迈上了新的台阶。时至今日,一元论和二元论为什么还能主导人类的认识,不能退出历史舞台呢?我们应该客观的找出原因,它们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既然我们相信科学,那我们就用数学的形式探讨一下。
哲学说到底,就是认识论,也就是对宇宙持怎样的看法?请看太极图,我认为,一元论的认识方法可为1乘1=1,二元论的认识方法为1+1=2。
自从人类有史以来,神创世的一元论始终大有市场,带有浓厚科学色彩的相对论,也几乎把人类带进了只有神才能完成的宇宙天体杰作。
1乘1=1,如果我们把第一个1比做阴,那么第二个1就是阳,等出来的1就是它们的后代。人类相信数学,是因为很多人相信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科学。那么神学等同于科学吗?当然不能。大千世界,鬼斧神工,生命的多样性必然让我们找出一般规律。人类的历史当然是经验的积累过程。当时间,距离和力等这些变量变化时,1=1乘1,就成了不等式。如这个1是时间时,1年=1年乘1年,一年等于12个月显然12个月不=12乘12个月根据这个不等式,古人类推出了神的存在,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提出了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神话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大千世界升级所需经验列表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