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1三顾茅庐刘备怎么玩?
1.多建市场!由于新野城池小,要想将有限的开发地带收益最大化,利用势力中有富豪糜竺这个人才,所以建议市场多建几座,甚至可以不设农场全部三级市场。
2.正确的位置建造阵或者箭楼,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曹魏的输出。
3.注意触发剧情舌战徐庶环节,有必要甚至可以在节点先存个档,不过刚瞻打冷静不难。
4.可以建造一个符印台,同时击破曹军建议用戟兵战法,增加捕缚招降曹魏武将的几率。这样可以伺机反攻曹魏,拿下许昌。
刘备是怎样三次去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的?“三顾茅庐”是怎样由来的?
三顾茅庐就是三国时期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事。当时时局不安,刘备人单力薄,听闻诸葛亮能知天文地理,是个难得的军事家,所以他就带着张飞和关羽亲自去请诸葛亮下山。谁知诸葛亮为了考验他的诚心前两次都将之拒之门外,但是刘备毫不气馁再接再厉,最后终于清的诸葛亮出山助阵,这才有了刘皇叔的天下!
正史《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自己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先主……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个,襄阳人也承认吧,没错吧,《三国志》还有“玄卒,亮躬耕陇亩”,这就是说,诸葛亮开始躬耕是在他叔死后才有的,是有时间分割的,他叔死前,也可能在襄阳有家,宅,院,故居等,他叔死后,失去了生活依靠,带着他弟弟“躬耕于南阳”了,就这么简单。
《史记》与《资治通鉴》历来被誉为中国史学双璧,因二个真实性、可靠性最高,其它许多史书有矛盾(因时代与朝代改变引起地域范围、郡县名等许多改变或未变)时许多依据这二本为标准,后者是北宋史学大家司马光耗25年考证并撰写而成的,他写的关于诸葛亮的是铁事实“诸葛亮,瑯琊人(今山东临沂),寓居于襄阳隆中”。 此后南宋、元、明、清史史料关于诸葛亮的(含名人及帝王干入等等)都不足显摆。
1961年新中国才特别重视古文物保护且于当年国务院首次出台相关文件(这次只是针最重点,该文件有成都武侯祠的);现代关于诸葛躬耕地的最早【国发(1982)26号文件】数国务院(河南省南阳市也认,这成三级官方认定)1982、1986年二次文物公布都示:南阳武侯祠,襄阳隆中诸葛故居地(与史料语寓居地、古文章语躬耕地、隐居地只是说法不同,其实就指一地;如果不是指一地众多史学大家会知道的,小民就别胡闹、狡辩了)。 这些中国任何人都得服从、认可。
1996.5.8中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专业人士在北京开专题会议(肯定有不同意见表达过,这可不是襄阳人主持或贿赂开的,这绝不同2003年河南史学人士的南阳针对会议,后者仅经豫内媒体公布的,被许多人戏称标准的“老鼠会”)定论诸葛躬耕地:古南阳郡邓县隆中,襄阳城西20里处。这由央广向全国公布并解释“躬耕于南阳”是由于三国时代郡县地域划分不同于后世引起(我本广东人且亲耳听到这些),我信对争辩了千年的纠结央广不会随便向全国公布定论的——【新华社北京(1996年)5月8日电(记者张武春)来自首都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在今天举行的诸葛亮躬耕地学术座谈会上指出,据史籍明确记载,距离湖北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是当年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专家们指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自己“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不是指南阳郡的郡治所在地宛县,而是指南阳郡所管辖的一块地方。这块地方,就在今天的襄阳西边的隆中,离襄阳城很近,而离南阳郡郡治宛县较远。但在行政区划上,当时隆中是属于南阳郡的邓县,所以诸葛亮说自己“躬耕于南阳”。北朝时撤销邓县,此后隆中改属襄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兹全在发言时说,东汉未年,刘表仼荆州刺史,将州治迂至襄阳。诸葛亮随叔父投奔刘表,只能是在襄阳】 易中天教授在央视讲三国相关躬耕地历史与之相同的。
看到这样意淫的提问就像笑!哪本史书史书记载刘备三顾卧龙岗了?呵呵,自古以来都只有三顾隆中的记载!那怕元明清时期出现“躬耕卧龙岗的传说”也没有“三顾卧龙岗”的史书记载!
最早记载刘备三顾地具体地点的是南北朝《水经注》!
- 《水经注》记载:“沔水又东径隆中,经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
此后历代与三顾地有关的记载都指向隆中。
- 唐李善等注《文选》“汉晋春秋曰: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荆州图曰: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
-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四•襄州》)说:“又曰襄阳西北十余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诸葛亮宅,按蜀志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即此宅也。今有井,深四丈,广尺五寸,迄今垒砌如初”。
- 北宋王钦若等辑《册府元龟》:“蜀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先主诣亮,凡三往,乃见”。
- 北宋叶廷珪《海録碎事》记载“学业堂,在襄阳县,诸葛孔明之地,亮家在南阳之邓乡,曰隆中先主三顾于此。”
- 南宋王象之《舆地记胜》: “隆中:郡国志,县西七里——汉晋春秋,诸葛亮家南阳,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三顾门:诸葛亮云,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自此门出故也。”
-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毎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 金朝李俊民撰《庄靖集》“三顾门,世传襄阳水西门为三顾门。先主自此三往见武侯。”
- 元代《大元一统志》记载:“三顾门,在襄阳路,诸葛亮云: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自此门出故也。”
- 元代《氏族大全》诸葛亮,字孔明。寓居南阳隆中。汉建安中徐庶称于刘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备三顾于草庐中,亮乃起。
- 《大明一统志》襄阳府《山川》条又说:“诸葛亮宅,在府城西二十二里隆中山下,蜀汉诸葛亮所居。宅西有避暑台。因昭烈三顾亮于草庐,有三顾门。”
- 明潘庭楠《(嘉靖)邓州志》记载“十二年,备三顾诸葛孔明于隆中。本传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噐之,庶荐诸葛孔明。孔明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 明杨时伟《诸葛忠武书•诸葛亮传》说:“十二年丁亥,是年昭烈见孔明于隆中,时年二十七”“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距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时伟按,博望烧屯事,陈寿志原载建安十一年以前,而三顾隆中则十二年事也。”“时伟按,侯“隆中语”云: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侯居隆中时,有客至……”
- 明王士骐《诸葛忠武侯全书》:“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一世人龙如孔明者,方且高卧隆中,抱膝长呤。”
- 明陈继儒《捷用云笺》记载“三顾:刘昭烈招诸葛亮于隆中草庐,三顾之始得见。”
- 明胡粹中《元史续编》记载“孔明居隆中,昭烈三顾之。”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记载“顾隆中,先主屯新野,三顾诸葛亮于隆中。”
- 明陆应阳《广舆记》记载“诸葛亮宅,隆中山下有三顾门”
- 明王褘《大事记续编》记载“是岁,刘备三顾处士诸葛亮于隆中。”
- 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记载“沔水又东迳隆中。注孔明旧宅所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即此地也,刘和之镇襄命李安作宅铭此似可据。”
- 明徐渭《古今振雅云笺》记载“三顾刘昭烈招诸葛亮于隆中草庐,三顾之始得见而出。”
- 明张时彻《芝园集》记载“徐庶言诸葛孔明于帝,帝三顾隆中,数语合意遂定大计起而许以驰驱。”
- 明张四维《条麓堂集》记载“诸葛亮三顾隆中,问计所岀。”
- 明戴君恩《剩言》记载“孔明对先主于隆中。”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记载“孔明初见先主于隆中。”
- 明黄道周《黄石斋先生文集》记载“刘先主亲下隆中以结鱼水言听计从。”
- 明佚名《韬略世法存》记载“孔明初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毎自比管仲、乐毅,徐庶称为卧龙。刘先主三往顾之,未出隆中料曹暪而知争利必撅”
- 明袁中道《珂雪斋集》记载“至十二年先主始见孔明于隆中。”
- 明张鼐《宝日堂初集》记载“他在隆中与先主倾盖定画,后来天下三分蜀汉以一隅续汉正统名正言顺
- 明周圣楷《楚寳》记载“十二年先主始见孔明于隆中。”
- 明冯琦《宗伯集》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按先主三顾孔明于隆中,谈者至比于成汤之三聘,所谓有谋则就者也。”
- 明汪舜民《静轩先生文集》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
- 明王蓂《历代忠义录》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寓居襄阳隆中,刘备就见之,亮乃出,备以亮为军师。”
- 明王锡爵《历代名臣奏疏》记载“诸葛亮隆中计,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曰:汉室倾頽......”
- 明徐允禄《思勉斋集》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
- 明张志淳《南园漫录》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
《大清一统志》襄阳府《古迹》条:“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隆中山东。刘备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即此宅也。”- 清乾隆《新野县志》该志书卷七“古迹”中说“建安十二年……是年(刘备)三顾诸葛亮于隆中。”又说“诸葛亮字孔明,本琅琊人,寓居襄阳隆中….”
-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史略,先主初领徐州牧,屡为袁术、吕布及曹操所败,后依刘表屯新野(今南阳府邓州新野县见前),三顾孔明于隆中(今襄阳府城西二十三里有隆中山)”
- 清许鸣磐《方舆考证》“诸葛武侯宅,在襄阳西隆中山中,水经注表云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即此宅也”
- 清王复礼《季汉五志.诸葛忠武侯传》:“元卒,侯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后家于南阳之邓县去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今湖广襄阳府)。”“徐庶荐诸葛亮于昭烈,昭烈三顾隆中与亮。
- 清卢金镜《周易外传》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
- 清汪绂《理学逢源》记载“十二年,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
- 清叶澐《纲鉴会编》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山名在今襄阳府西北。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毎自比管仲乐毅。”
- 清张岱《夜航船》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凡三往而始得情好日密。”
- 清曹抡彬《(乾隆)雅州府志》记载“闻司马水镜并徐元直之言,于隆中三顾孔明先生,未出茅庐已知鼎足三分之势。”
- 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记载“至诸葛劝昭烈取蜀,则自三顾隆中时巳定其计。”
- 清康熙《御定佩文韵府》隆中,蜀志诸葛亮隐,好为梁父吟,先主三顾之乃出。“隆中田:曽巩隆中诗孔明方微时 息驾隆中田”
- 清乾隆《六艺之一录》“晋立诸葛武侯旧宅铭:沔水又东径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曰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
- 清乾隆《季汉五志.诸葛忠武侯传》:“元卒,侯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后家于南阳之邓县去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今湖广襄阳府)。”“徐庶荐诸葛亮于昭烈,昭烈三顾隆中与亮。”
那么所谓三顾卧龙岗的记载在哪里呢?其实出自小说《三国演义》。但在《三国演义》中,卧龙岗也是隆中的卧龙岗!
-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说:“庶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玄德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诗曰: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
综上可知,史书中的三顾地历来都是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而小说《三国演义》里的卧龙岗也是隆中的卧龙岗!至于三顾过程,史书中无记载,就看看小说脑补吧!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如何通过三顾茅庐获得刘备加入队伍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