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作为著名的戏曲之乡,有哪些戏剧方面的成就?
开封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士济济,人才辈出之地。特别是北宋都会——东京,是开封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封是著名的戏曲之乡,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豫剧”发源于此。
明代的开封为河南省府,是明周王的封藩之地。当时开封是全国戏剧的中心。第二代周王朱有炖爱好杂剧,著有《诚斋·乐府》,收录杂剧31种,是明初著名的戏剧家。在他的倡导下,艺人云集,开封被称为“中原弦索”。
自古以来,开封一直是中国戏曲文化繁荣的交流地,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民国期间,开封作为河南省会依然是当时中原地带的文化交流中心,在这里不仅仅有日渐成熟的河南梆子,也还有临近省份的戏曲演出,如山西,山东,陕西等地的戏曲不断在这里交流演出,极大的丰富了当地的戏曲艺术。
开封是艺人的镀金地,曲艺说唱早在宋朝东京就十分盛行。清末民初开封的曲艺形式甚多,如梨花大鼓、道情、评书等。特别是清末河南坠子的出现,开封曲艺活动又走向一个新阶段。人们往往把开封相国寺和河南坠子联系在一起,有坠子源于开封之说。开封地处中原,是全省政治、文化中心,所以一般坠子艺人都想到开封镀镀金。
下面是开封至今仍流行的部分剧种: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河南越调: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大平调:系梆子声腔剧种,流行地区以曹州(今菏泽市)为中心,跨越冀、鲁、豫、苏、皖五省边缘地带,西到郑州、陈州(今淮阳),南到徐州、亳州,北到大名、磁州,东到济宁、兖州,号称流行五省八州。因其唱腔音乐比山东梆子、豫剧、河北梆子的音调低,又因其音乐伴奏中所用以击节的梆子比山东梆子和豫剧等兄弟梆子戏的梆子粗而长,故又称为大梆戏、大油梆。本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通称为大平调。
罗戏:又名大罗戏、大笛子戏、罗罗头,流行于河北省南部肥乡、广平、曲周等县。罗戏源于弦索俗曲,与弦子腔、乱弹腔系属同源,何时形成戏曲剧种不详。
河南曲剧:流行于河南及湖北西北部。前身为曲艺“河南曲子”,于1926年经地摊、高跷阶段进入戏曲舞台。又有南阳曲子(大调曲子)和洛阳曲子(小调曲子)之分。前者较沉稳,后者较活泼。
河南道情:也叫“坠子嗡”。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南东南部。由曲艺渔鼓、道情和坠子相结合,并吸收了秧歌和花鼓的曲调于辛亥革命后形成为戏曲。最初只有双人对口唱,类似二人转的形式,后渐演出大戏。曲调有慢板、二八、流水、裁板、垛子等,唱二八和流水板时,多重句。
豫南花鼓戏:主要孕成于今光山县,因而又称光山花鼓戏。它是由豫南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豫南花鼓戏演出,人员省而精,演员一专多能。道白分3种:一是韵白;二是口白,采用土语乡音,类似家常用语;再一种是数板道白,多由丑角采用,语言幽默风趣。
欢迎大家关注“戏曲说”头条号,小编会推送更多关于中国戏曲的内容给大家!
文章分享结束,妖之乡全部成就汇总及解锁方法攻略分享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妖之乡全部成就汇总及解锁方法攻略分享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